科学
中美合作解析药物定向改良中“蝴蝶效应”
科技日报北京3月20日电 (记者瞿剑)据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该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徐玉泉研究组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伊斯万·莫纳(Istvan Molnar
科学家首次直接观察到抗癌药与DNA作用
日本大阪大学的研究小组首次直接观察到了进入癌细胞DNA中的抗癌药物的作用情况。此前科学家们曾推测抗癌药物是通过取代DNA中的胸腺嘧啶来抑制癌细胞繁殖
“第六感”真实存在?日本团队发现人类电磁感应能力
据日本《产经新闻》3月19日报道,日本东京大学与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发现,人类也拥有类似鸟类的电磁感应能力。
“洞察”号首次“听”到火星微震
据美国《科学》杂志18日报道,经过数月的微细调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洞察”号(InSight)着陆器终于将其超灵敏的地震仪置于火星表面。
中国人群特有肿瘤克隆结构和演化模式发现
记者19日从西安交通大学获悉,该校电信学院生物信息计算团队首创复杂克隆模式下肿瘤分子演化时序路径预测模型,发现了中国人群呈现出特有的肿瘤克隆结构和演化模式
小行星“贝努”存在丰富的含水矿物质
英国《自然》《自然·天文学》《自然·地球科学》和《自然·通讯》杂志19日同时发表了7篇论文——OSIRIS-REx航天器重要初期探测结果返回
耐腐蚀新方法解决海水制氢难题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8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撰文指出,他们设计了一种利用太阳能、电极和海水制造氢燃料的
引力波能触发脉冲星磁层能量释放
云南天文台研究人员最新发现,脉冲星的磁层在引力波穿过时,可能会释放大量能量。国际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李惠泉和王建成的这一研究成果
12层楼高的水晶球逼幽灵粒子现身
两座核电站之间,700多米深的花岗岩下,正开掘一个巨大的空洞,容纳一个12层楼高的水晶球。这个水晶球,将浸泡在一个灌有3万吨纯净水的池里,被钢架栓牢。
天津大学推进解密物种进化密码
遗传变异为物种进化提供了动力。但遗传变异是如何发生的,又如何影响物种遗传性状?记者今天从天津大学了解到,该校合成生物学团队正在推进解密物种进化密码。
人类活动影响全球1/4脊椎动物
一项日前发表于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的研究显示,1 4的脆弱脊椎动物物种在其90%以上的栖息地内受到人类威胁的影响,约7%的物种在其整个栖息地范围内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基因疗法有望助失明者恢复视力
美国研究人员日前在英国《自然·通讯》网站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一种基因疗法,通过病毒载体将视蛋白基因导入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中,成功恢复了因视网膜退化而失明的实验鼠的视力
新发现有助于精确预测乳腺癌复发
英国和美国研究人员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从乳腺肿瘤的基因和分子构成中能够找到有效线索来判断乳腺癌的疾病走势,包括未来复发的可能性和复发时间
50岁及以上的人 每天看电视3个半小时或致记忆力下降
科技日报北京3月18日电 (记者张梦然)看电视太多,老人的记忆力会不会加速衰退?根据英国《自然》旗下《科学报告》期刊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
大脑神经环路“红绿灯”失控会导致社交恐惧
科技日报杭州3月18日电 (记者江耘 通讯员柯溢能)美国东部时间3月18日,国际期刊《神经元》报道了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徐晗教授团队利
科学家发现再生基因“控制开关” 未来或实现四肢再生
参考消息网英媒称,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控制全身再生基因的DNA开关,有朝一日人类或许能够让四肢再生。
太空望远镜捕捉“星际蝙蝠”影像:黑暗中展翅
据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网站消息,该天文台的超大型望远镜(VLT)捕捉了距离我们约2000光年外的星际空间中,一个形似蝙蝠的星云。
超声波或能用于神经调节疗法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近日发表了两项医学研究,展示了如何利用基于超声波的非侵入性方法,来调节神经活动和治疗啮齿类动物模型的炎性关节炎和高血糖症
美研究人员从磷石膏中提取稀土元素
稀土元素,有工业维生素之称,是手机、计算机等许多高科技设备不可或缺的制造材料。全世界的稀土元素储量并不丰富,且分布不均,长期处于供应短缺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