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园
我国重型火箭发动机本月进行涡轮泵联试
“3月中下旬,我们将进行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燃气发生器—涡轮泵联动试验。”10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院长刘志让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
6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工程项目完成标准设计
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主任钱天林10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核集团联合清华大学已启动6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工程项目实施工作
GPS重置或导致"千年虫"问题 专家:当天不会搭乘飞机
据香港《文汇报》11日报道,全球定位系统(GPS)目前应用于各个方面,对人类生活至关重要,但上周于美国旧金山举行的RSA 2019计算机安全会议上,有专家警告旧款的GPS设备
解决超音速飞机音爆 NASA首拍到2架飞机震波互动照
综合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创纪录地首次拍摄到2架超音速飞机震波交互作用的照片。据悉,NASA正在研发不会发出巨大音爆的超音速飞机,这项成果来自他们的实验。
2019商业航天时间表出炉 将实现首次海上发射
3月10日零点28分,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中星6C卫星送入太空。至此,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刷新为“300”。
我页岩气单井日产首破百万立方米
3月6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川南深层页岩气攻关传来捷报:部署在四川省泸县雷达村的泸203井完成放喷测试,关井最高井口压力57 1兆帕,测试日产量137 9万立方米
北斗导航:太空中最亮的“中国星”
3月4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透露,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今年将继续高密度全球组网,计划发射8—10颗北斗导航卫星。
“鲲龙”AG600: 海天之间来了艘“会飞的船”
全国两会期间,大飞机是各界关注的热词之一。全国政协委员、东航集团、东方航空董事长刘绍勇表示,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国产大飞机的投入,其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环保性等
“天琴一号”卫星年内升空 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将正式迈出第
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罗俊院士6日表示,“天琴一号”技术验证试验卫星预计今年年底前发射,该卫星将对高精度空间惯性传感器、无拖曳控制技术、微牛顿量级的推进技术
我国探海“三剑客”海底钻洞成功首航
2019年2月26日,我国“海洋地质十号”调查船完成印度洋科学考察,返抵广州。此前“海洋地质九号”2018年12月完成入列首年调查科考任务,“海洋地质八号”同年8月赴南海北部海域
我国最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
记者5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获悉,我国新研的200吨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热试车获得圆满成功。这一成果可应用于未来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的改进型。
“嫦娥工程”: 未来要给月球基地打前站
3月3日,在全国两会首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表示,远在月球背面的玉兔二号巡视器与嫦娥四号着陆器已相继从休眠中醒来,开始了第三月昼的工作。
俄专家:“龙”飞船将与“联盟”飞船激烈竞争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日前,俄罗斯航天政策研究所所长伊万·莫伊谢耶夫表示,美国已经准备独立执行前往国际空间站的载人飞行。
长征五号火箭2019年将复飞
记者4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2019年长征五号火箭将重返航天发射舞台,执行2017年7月发射任务失利后的复飞任务。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择机进行首飞
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了解到,我国空间站飞行任务即将拉开序幕。下半年,空间站核心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和首飞载荷将先后运往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发射场合练。
日本批准在动物身上培育可移植人体器官研究
据法新社3月4日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省日前修改了有关规定,批准了将人类干细胞植入动物体内,以在动物宿主体内培育用于移植的人体器官的相关研究。
我国推进北斗系统全球组网 今年再发多颗卫星
记者4日从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了解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今年将继续高密度全球组网,计划发射8-10颗北斗导航卫星,完成所有MEO卫星发射
美国载人版“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顺利对接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载人版“龙”飞船2日首次试飞,在经过20多个小时飞行后,于3日凌晨与国际空间站顺利对接。
中国首台国产医用重离子治疗系统临床试验治疗完成
记者5日甘肃省药品监管局了解到,武威碳离子治疗系统临床试验总结暨注册启动会近日在甘肃省武威市召开,这标志着我国首台国产医用重离子治疗系统临床试验治疗圆满完成,即将注册上市
墨子号: 树起量子通信中国标杆
近日,美国科学促进会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研团队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以表彰该团队通过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